搜尋此網誌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舒服的生活

Photo by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年末跨年活動時,被問到了這麼一句:「明天一月一日,要做些什麼?」


做些什麼?溫哥華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側,朝向東方的置高點稀少,天生就不利於看日出,再加上冬天常是陰雨的天氣,所以前幾年大家還會相招要去哪裡看日出,但在幾次怎麼樣也抓不到太陽跳出來的那一刻之後,興緻也都消了。


踏青?可以,但是首先得天氣好。


逛街?雖然這幾年溫哥華的商店已經漸漸被亞裔人士同化,原本國定假日都休息的也開始不跟錢過不去了,但是留下聖誕節和元旦堅決不開門的商店還是佔了多數,只剩下賺錢不手軟勤奮成楷模的亞裔商店擠爆人潮,讓人看了就怕。


所以,能做什麼呢?


「做新年計劃啊!」


「喔,那就是沒有計劃的意思……」


聽到這樣的回應,我不服氣地想,誰說的?我一定要計劃!就是要計劃!


2020年,我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呢?


我想,我想……


首先,想想對於2019年,我有什麼不甘心的吧。


突然間一個想法出現:「不再糾結於不需要糾結的事情,不再費時於不需要費時的事情……」


2019年年末,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幾次安慰勸勉攝理人:「守護了自己的生命,做得好!」「維持了信仰,就是有盈餘!」然後說:「明年繼續吧!」


明明自己檢視起來,有那麼多地不足,有那麼多的缺憾,有那麼多的不甘,但是 神透過使命者說,已經都做得好了。


有 神和主的寬容與愛,但也有,我自己狹隘的心胸與眼光啊。


是不是,在真的可稱為不足與缺憾的那些之外,有更多是我自己莫名糾結和費時的,不需要的不足感與缺憾感呢?


是不是,因為那些不需要的不足感與缺憾感,失去了更多本來應該擁有的呢?所以,才會不甘啊。


在做經濟分析的時候,稀少性(scarcity)是基本前提。對我這個人而言,稀少性也是絕對的本質:我所擁有的時間、精力、物質等等,相對於我想達成的大大小小事情,就是有限的。一旦分配得不好,就一定會感到不足,感到缺憾,感到不甘,感到患得患失。


之前有一天,因為預知當天會非常忙碌,各種五四三的狀況也可望會層出不窮,要是放任著我的習慣與脾氣,一定會一整天黑著臉,讓自己不開心,別人也皮皮剉,於是我告訴自己:「今天我是笑咪咪的大好人,什麼狀況我都好說話……」然後我真的當了一天的大好人,什麼都說好,結果很忙是很忙,情緒和氣氛卻都沒有轉黑,算是愉快地結束了一天。


這表示,因著我的習慣與脾氣,我平常會糾結於沒必要糾結的事情,費時於沒必要費時的事情,然後自己承受沒必要承受的患得患失,別人也承受沒必要承受的亞力山大,是吧?


一句「我是笑咪咪的大好人」就改變我當天的命運,腦的想法就是那麼重要,所以,我的新年新計劃,就應該從在腦中植入「不再糾結於不需要糾結的事情,不再費時於不需要費時的事情」這樣的信念開始。


所以,我跟 神禱告了,求 神應允我這樣的請求,求聖靈時刻提醒我記得這般的感動,求主引領我只做該做的事,讓糾結費時都找不到機會。


我,要過「舒服的生活」!


就從心靈感到舒服開始。


Happy New Year! Dear 2020!


--
同場加映:經濟學小教室─Scarcity


Scarcity: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N. Gregory Mankiw)


一個環境中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以至於有著無法生出能夠滿足所有人慾望的商品及服務此等現實,這個本質就叫做「稀少性」。


因為有稀少性的存在,分配問題就隨之產生。怎樣分配才叫公平?怎樣分配才算效率?這樣的問題,在家庭中、社群中、國家中、世界中,都存在的。每天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大小小問題,絕大多數都多少跟稀少性有關係。


而對一個個人來說,自己所擁有的時間、精力、關注、勞動等等,相對於各種想去做的事、可去做的事,也是具有稀少性的:去睡覺,就不能運動;要上學,就不能打工;有異性,就沒人性;
生日禮物選了Apple,就得放棄Sony還有Nintendo……


每天,因稀少性,必須選擇,經濟學,可以說,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