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書,基本上如果能夠讓自己記得住課本的內容,也就是會記會背的話,成績就會有一定的水準。
但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想要有好成績,會記會背雖然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程度卻不若以往,反倒是能不能融會貫通,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而融會貫通,也是有分等級的。
聰明的,一教就會,但更聰明的,是一教就會去教人了。
會教人,比起自己會,要難上一關,因為自己開竅的那一瞬間,可能就是一個感覺去觸碰到了,然後就會了;然而要到會教別人,卻還要理解別人會怎麼感覺,好引導別人的感覺上來去逼近開竅。自己可以打通任督二脈,跟可以幫別人打通任督二脈,再怎麼想,程度就是不同嘛。
在教會裡,也是有這樣的狀況咧。
有的人聆聽了話語後,很會抓到感覺來奔跑,但不一定懂得如何帶領生命也抓到感覺來奔跑,所以在帶領生命的時候,常會讓人感覺好像在自high而已。
最近看到了這樣的情形:
一方(一人)很興奮地分享話語的重點(眼睛裡有發亮的星星喔),但是另一方(多人)的反應卻極度淡定。
「啊,確實是對主的愛很強大,對話語很有感動,也得到了力量,才能夠那麼興奮吧?但是,跟其他的人,好像沒有什麼交集咧…」我這樣想了。
因為不夠熟悉,也不能做什麼判斷,但是那時有個感覺:「考一百分的人光是很熱誠地對考不及格的人說:『加油!這一點都不難!』其實是很狀況外的。」
在教會對方「這一點都不難」之前,就算說這樣的話是想要激勵對方,卻沒有實質意義,有時還令人覺得不過是炫耀文。
沒有一個人不想要成績變好,沒有一個人不想要提升層次,但是喊口號的時候,若沒有出現可以達成目標的實際方案,喊久了不得不有虛空的感覺。
被攝理人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教導我們從聖三位那邊領受到的話語時,總是因為那是自己經歷過、實踐過所以能夠領受到的,因而非常地實際,連方法論都仔細地教導,所以我聽老師的話語,從來沒有覺得「唉,又說些虛無飄渺的事。」只會覺得「唉,我自己太遜了,精神力和實踐力要加強才行。」
會跟會教人,有很大的差別啊。一個是弟子等級,一個是老師等級。
不管是教導的人,還是帶領的人,得先了解狀況,看看自己是「自己會而已」,還是「也教別人會」。
被教導的人,被帶領的人,也不要推卸責任,好好地互動,讓對方能發展出教會自己的能力,也好好地去實踐吧。
我想,這樣的加油加油加油,就會真有意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