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哥華地區有一所公立學院叫道格拉斯學院 Douglas College,這兩年為了招生,做了一系列的廣告,主題是 ”Do what you love. Be good at it.” 並張貼在各捷運站、公車站、購物中心、地下街等地方,甚為醒目。
(參考:關於這一系列廣告的文章)
以吸睛度來看,我覺得效果是挺好的。不過,當我第一次在捷運站的月台上看到這一系列廣告時,我心想:「Do what you love 聽起來很好,但是,實際上是如何呢?年輕人們,是否會因此產生了幻想,而走上有天會幻滅的道路呢?」
當然 Douglas College 做這一系列的廣告,最主要的是想告訴年輕學子們:「來這裡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在這裡找到你有興趣的科系,學習你有興趣的學問或技能,這將有助於你將來找到合乎你興趣的工作。」而這個學校的確也提供了許多課程可供選擇。
不過,找到合乎興趣的工作這回事,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也不是學了相關的學問或技能就可以水到渠成的。
大學時認識的一位學長,從小唸音樂班,在高二時,他拿到了全國冠軍,但是卻在高三的時候,轉入了普通班級,而在大學進入了理工學院。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不繼續唸音樂呢?」他告訴我,他很喜歡音樂,也很喜歡玩音樂,但是,唸音樂系有必須要修的他不喜歡的理論作曲等等課目,他不想砸了他對音樂的喜好,他會繼續自己玩音樂,但是他不會去唸音樂系。
大學時認識的一位學長,從小唸音樂班,在高二時,他拿到了全國冠軍,但是卻在高三的時候,轉入了普通班級,而在大學進入了理工學院。我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不繼續唸音樂呢?」他告訴我,他很喜歡音樂,也很喜歡玩音樂,但是,唸音樂系有必須要修的他不喜歡的理論作曲等等課目,他不想砸了他對音樂的喜好,他會繼續自己玩音樂,但是他不會去唸音樂系。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喜歡跟現實是有差距的,原來有時候那份喜歡只能維持在檯面下,這樣還比較好。
再說我的先生好了,他是學電腦的,他非常喜歡也非常在行玩電腦,在台灣時,在牧會之餘,玩電腦很開心。剛來加拿大的時候,他則有機會做了一陣子的IT全職工作,但是說實在的,做那份工作讓他常常有鬱悶的感覺。
喜歡歸喜歡,但當成工作時,沒有幾個人能真的按照自己的喜歡去做。如果你是夥計,就得消化上頭那不合邏輯的念頭;就算你自己當老板,也得消化客戶那無理取鬧的要求。若是你只想按照自己的喜歡去做,也不是不行,但下場就是我倆沒有明天,你自己玩自己的就好…
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地行動時,就更加難受了。
Do what you love 真的是很好,但是實際上要順利地工作下去,很現實的,卻往往得要先 Love what you do。
並不是要人無條件地屈服、無條件地認命,像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樣,而是所有的選擇,不都是在考慮有利有弊下進行的嗎?既然選擇了,就表示有利的那一面還是打動了自己,終究是利大於弊的,所以,看著有利的那一面,調整心情來做吧。
許多人的工作,表面上看起來跟他的興趣好像沒有關係,但是其實把每一個細節攤開來看,就會發現這裡有一點喜歡,那裡有一點喜歡,好像人們現在喜歡講小確幸一樣,工作當中的這一點小喜歡、那一點小喜歡,也累積滿足。何況若在工作中,得到了造就,那麼感覺就會更不同。
事實上,是自己做了選擇的呢,所以廣義來說,不也是一種 Do what you love 嗎?
反而先重度地考慮喜不喜歡,有沒有興趣而去找工作,挫敗的機會很大,而在現今的社會中,打著「追逐夢想」的旗號但是不了解現實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所以當我看到 Do what you love 系列廣告時,不得不李組長上身,覺得案情不單純。
有句智慧的話語是這麼說的:
隨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可能會讓自己變得<幸福>,也可能會讓自己變得<不幸>。
如此,隨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改變與提升,也可以從只是 Love what you do 變成 Do what you
love。
願每個人因想法與行為提升而得到祝福,並能度過每天 Do what you love 的頂級生活。
謝謝您
回覆刪除這是篇很寶貴的文章 也是我正困擾著的問題
最後的影片 雖然以前曾經看過..
但今天才更深刻體會明白其中的含意
原來想法是這麼重要
感謝主引導我看這篇文章
表示你的懇求被回應了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