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年輕人-行不通的時候就換方法吧(上)


有一個年輕人,嗯,現在已不是年輕人了,不過,接下來講的,是他在青年時的一段故事,所以,我們就稱他「年輕人」吧。


年輕人的家鄉在偏僻的山野中,因為生活很苦的關係,從小就不斷地思考著人生的問題。小學的時候,年輕人 從學校 老師口中聽到了福音,知道耶穌是救世主,所以努力地去教會、讀經、禱告,希望能夠見到耶穌,得到救援。


到了成為青年的時期,弟兄姐妹陸續都離開了老家,唯有年輕人卻一直留在家裡,幫忙父母做著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成了年輕人肩上的責任,其中的一項,就是每天得去撿兩擔的柴回來。


「每天撿兩擔的柴回來。」雖然只是一句短短的話,實際上卻佔據了年輕人許多的時間,年輕人時常苦思:「該怎麼做才能夠更快地撿完兩擔柴呢?」但卻不得要領。


會這樣思考,是因為年輕人非常期待工作之餘的自由時間,雖然在工作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思想著主,也可以與主對話,讚美給主聽,但是,總是不像在自由的時間中,可以很深入地、沒有負擔地禱告和讀經,因此,那工作結束後的自由時間,成了年輕人極大的盼望,也成了年輕人努力工作,希望能提早將工作完結的動力。


然而,不管速度再怎麼加快,每天撿這兩擔柴還是很殘酷地花掉年輕人整個白天的時間。再怎麼勤快,還是只能上午撿一擔柴、下午撿一擔柴,直到傍晚下山後才回得了家。一整天工作下來,沒時間讀經和禱告,身體也很疲憊,而且就算振作精神,在人家都早早上床睡覺時,還是點著燈來讀經,也會被覺得年輕人用掉太多燈油的媽媽不時地打斷,這個問題讓年輕人感到困苦:「唉,該怎麼做,才能趁著天還亮時撿完兩擔柴,在白天擁有我自己的時間呢?」


其實,這也不是年輕人一人的問題而已。事實上,村子裡的每個人都面臨一樣的窘境:在離家近的地方,可用的柴早就被大家撿得差不多,光要找可撿的柴在哪裡,時間就無情地流逝了;去有很多柴的地方,要找柴很容易,但是路途又太遠了,來回也是殺掉了許多時間。所以一天兩擔柴,好像一個不可破的魔咒,大家都認命地以為:「一天能撿兩擔柴就算是沒偷懶了啊!」


年輕人的父母也是這樣認為,所以年輕人更想要突破這個界限,好在父母面前也算勤快地盡到責任,但是又能多出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一天,年輕人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撿柴,那裡的柴其實不多,而且都不長,因此要集滿一擔,不是輕鬆就可以達成的。帶著想要快點結束工作的念頭,年輕人讓自己飛快地動起來,並且邊禱告邊詢問主:「主啊,怎麼樣才能提早做完呢?」


這時,有個回應在腦海中浮現:「行不通的時候就換方法吧!」


聽到這句話,年輕人停下了手邊的動作,開始思考:「那麼,要怎麼用不同的方法來做呢?之前都試過了,即使動作再快也是行不通,所以到底該換什麼樣的方法呢?主既然說了,就應該有可行的方法吧?」


於是年輕人邊禱告,邊詢問邊檢視自己過去做事的種種方法,隱約地體會到:「我應該要用目前為止都沒試過的方法去做!」


什麼方法呢?年輕人靈光一現,瞧出了舊方法的問題,所以採用了新的方法來避掉這個問題。結果這天,當兩擔柴都揹回家後,年輕人還整整多出了兩個半小時可以使用。


過去,年輕人總是先撿好一擔柴,捆好揹回家,放下後再去撿另一擔柴。以這樣的方式,年輕人試過再怎麼把動作加快,也省不了多少時間。


「啊,只是改進這種方法也是有界限的,主要提醒的,不會是這樣子…」因此年輕人思考如何跳脫這種方法的界限。


「這樣做的時候,什麼部份花了我很多的時間呢?嗯,去很遠的地方撿,要花很多時間來回;在近的地方撿,要花很多時間蒐集柴;還有,不管是去哪邊撿,把第一擔揹回去後再回來撿第二擔時,都還要再花時間巡視環境,撿柴的動作也都還要等撿了一會兒後才會回去快速的節奏…」


「路程所需的時間是免不了的,找哪邊有柴所需的時間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如果我一次就把兩擔柴的份量撿好,就可以省掉再次勘查地點的時間,還有讓自己再次上手的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