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ichael Shannon on Unsplash
前幾天,有人秀出了接近三十年前的照片。
照片裡,跟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合照的人,都是當時台灣攝理活躍中的年輕男生。那是運動後的合照,除了少數是體育專才的新生,其他的都是至少為小組長的指導者。
然而算一算,現在還留在攝理的人,不到一半,讓人感嘆其他的人,當時的努力是去了哪裡。
禮拜三晚上的話語,恰好提到了離開攝理的人。
為什麼<跟自己一起進來的人>在聆聽話語、度過信仰生活一段時間後就離開攝理史了呢?因為他們沒有扎下<話語的根>;因為他們沒有透過<禱告>來解決「信仰的根本問題」。 雖然他們喜歡聽<話語>,卻因為無法改正<自己屬肉的問題>而離開;因為無法捨棄<自我中心>而離開;因為順從<自己肉體的慾望>而走向世上;因為承受不了<困難>而離開;因為不瞭解<價值>,覺得很普通而離開;因為無法解決<誤會>和<失落感>而離開;因為<自己的內心>受傷而離開;因為沒有相信並感謝< 神和聖靈>,過得不開心,於是就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無法跟隨到底。
聽到這段話語的時候,我腦海中浮現一些人的面孔,心想:「 神啊!我覺得這些人應該會反駁呢。」
「我話語可厲害著呢!想當年我可是王牌講師啊!」
「我禱告可多了!想當年我可是禱告大王呢!」
「我比別人做得多呢!想當年我立下多少基準呀!」
他們會這麼說吧?當年,都有豐功偉業呢,所以,說他們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而離開,我可以想像他們不服的樣子。
但是內心中很快地出現一個回應:「不,他們的確是沒有扎下話語的根,的確是沒有透過禱告來解決信仰的根本問題,的確是雖然喜歡話語,但是因著這樣那樣的理由而軟弱。他們,確實不行。」
「因為信仰不是跟別人比,要比都是跟自己比。就算做得比別人多、比別人好,但是那多那好不足以支撐自己必須有的部份,就會倒下。就算別人做得沒那麼多、沒那麼好,但只要足夠支撐他必須有的部份,他就能繼續存在。」
就算跟別人比起來,是王牌講師,是禱告大王,是功績者,但是自己該達到的沒有達到,該有的沒有,就會坍塌,就是失敗。
所以話語說:「自己來到< 神最後的歷史>中聆聽<時代話語>、達成<創造目的>並留到最後,這就是『最大的奇蹟』。<留下來的人>是『如麥子般的人』。」
過程中,努力地長,長得比別人高,長得比別人壯,但是長成了稗子,這有意思嗎?
不如雖然不起眼,但最終長成麥子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