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7月26日 星期六

一定要這樣嗎?


任誰聽了都會說:「一定要做到這樣嗎?」我們如此航行到這種令人無法理解的程度。~20140725清晨話語

一定要這樣嗎?

攝理生活中有不少事情,其標準,或是作法,會讓一般人覺得:「一定要這樣嗎?」

就拿早上晨禱來說好了,人雖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看到攝理人四點晨禱是基本,甚至還有不少人清晨一兩點就起來禱告了,難免就會說出:「一定要這樣嗎?」

不抽煙、不喝酒也就罷了,現代人為了健康,也有不少人這麼做,但咖啡、汽水也忌口,泡麵也列為黑名單,「一定要這樣嗎?」就又出現了。

嚴守異性、同性間來往的份際,禮拜時男生女生分邊坐,可搭便車時婉拒異性的好意,徹底地避免異性獨處,交男女朋友這樣的行為甚至想法都丟在腦後,真的,「一定要這樣嗎?」

一定要這樣嗎?

當然,很多事情不能很簡單地以是非題來決定。不過,來說說我自己的一個體驗吧。

我是1992年來攝理的,在那之前,鄭明析老師有沒有強調不要喝酒,我不清楚。但是在1993年、1994年那一陣子,話語有說,不要喝酒。

本來我就是不喝酒的人,在沒有強調不要喝酒前,我就對喝酒沒有興趣,喝到酒的機會也很少,所以在聽到這樣的話語時,我並沒有覺得受到什麼拘束。

然而,因為本來我就不是嗜酒的人,真的喝酒的時候必定是有原因,所以我當時也不覺得要是將來遇到「需要」喝酒的時候因應狀況小酌一點就是違背了話語。

後來,在一次青年部的聚會中,教會的牧師問了大家有沒有喝酒這件事。

我直覺地認定我是沒有喝酒的人,但是在過程中,我發現,牧師認定的沒有喝酒,是連那種在社交場合中不得不喝的酒也算在內的。老實說,我受到打擊了。

一方面,我覺得不平,又不是我自己想喝的,那一年一度的春酒尾牙,老闆、客戶來敬你酒,好歹也沾一點,我是在證券公司工作的人,特別又資淺,這點人際往來是免不了的啊。

另一方面,我覺得難過,原來,我違背話語了!

內心受傷的關係,「一定要這樣嗎?」在腦海中就蹦了出來。

之後,我真的是滴酒不沾了,但是內心當中就好像傷口結了個痂,想到還是悶。

直到1994年的夏天,我去韓國參加暑期靈修會,那一次因為能請的假有限,我是在其他的人都出發了幾天後,才跟另一個姐妹搭機過去。

航行途中送餐的時候,空服員問要喝什麼飲料,身為攝理人,就是果汁、牛奶和水擇一了。而坐在我左邊的一位約三十歲的韓國男性,則要了酒。

一杯紅酒下肚之後,他又要了一杯。空服員手上的那瓶紅酒倒光了之後,他轉要白酒。白酒也結束之後,他改要啤酒!大瓶的沒有了,小瓶的也好!總之我看到的就是,能要到什麼酒,他就喝什麼酒,直到要不到為止。

在用餐前,他是文質彬彬的模樣,但從第一口紅酒開始,他就像毒癮發作了一樣,欲罷不能,到快要降落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

「所以,連一滴都不要喝!」這樣的聲音,穿透了我的腦海。

事實上,在我決定滴酒不沾後,我以為那些不得不喝的酒,也沒有真的不得不喝,結果,我是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那一刻,我內心的傷痂脫落了,再也不為了喝酒這件事糾結。

到底只喝一點點行不行呢?我想,我沒有權限去針對某人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有人真的想知道自己的狀況是不是能例外,那麼就該由自己本身好好地去求問神而得到答案吧。若硬要我回答,那我會說:「不行。」

話語中說「要這樣」、「不要那樣」,即使還不明白,但背後都有強烈的原因的。

一定要這樣嗎?

或許有人是特例,或許有人是不算,或許某件事情做不到還不至於讓自己喪失救援,但是,在神說你是特例、在神說你可以不算、在你真的對你的救援有把握之前,你不知道掉落懸崖的那一步在哪裡,你不知道你的防線實際上有多脆弱。學會游泳固然可以比較不擔心溺水,但真正不必擔心溺水的人,卻是不靠近水的人!

所以,一定要這樣嗎?

神說出的話,就算心裡有疑惑,就算覺得有勉強,但還是去做的時候,終究會得到答案,會豁然開朗的。

至少,在掙扎著去突破的時候,境界就又不同了。

那時,會說:

「阿們!一定要這樣啊。」

6 則留言:

  1. 了解的時候,就感受到來自神的關心,而不會當成命令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連責備也是,在有愛的基礎下責備的話,對方都能夠接受的,了解主的愛時,就知道這是活路,而不是命令呢。

      刪除
  2. 很棒的分享,台灣人相對其他民族比較起來比較沒有絕對性,凡是差不多就好,因為不了解嚴重性和後果,對於絕對要求的東西感到反感,但如果仔細思考並去遵行看看,終究會受益良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嗯,如果能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就再好也不過,不過往往具備這樣的實力之前,是經歷長期守規矩的鍛鍊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