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

頭銜



「會按照人所做的稱呼總經理、董事長、市長、道知事、部長、總統、歌手、造景師、職業選手、國家代表選手、廣場、大樓、檢察官、法官、律師、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博士或教授。會按照各人的實績、按照各人的成果稱呼並跟隨他。」


「有 神的天法。會按照其資格稱呼教友、執事、勸師、長老、傳道師、講道師、牧師、老會長、總會長,也會按照其資格稱呼士師、先知、使徒、彌賽亞來對待並跟隨。」


這是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在清晨禮拜中提到的內容。


老師生在韓國,長在韓國,使用的辭彙、所講的情況,會與韓國文化大有相關。


比如在稱呼一個人時,台灣雖然也會有蔡總統、蔣市長、郭董事長、李總經理、張醫師、陳檢察官、吳律師、楊博士、劉老師這樣的用法,但少有王學生、林記者、周歌手、白選手、金護士這樣的敘述,聽到的時候,因為不習慣,總是會覺得有點尷尬(雖然不知道在尷尬些什麼……)。


或許是韓國傳統上太講究尊卑吧,把各式身份、職業、角色明明白白地說出來,有助於界定彼此對待的分寸(雖然有時候這個分寸也是蠻莫名的……)。


因為這樣的背景,想要獲得「高一點」的頭銜,也就成了蠻常見的操作,就連在攝理當中,也不免如此。實際上因為韓國人太看重這些了,為了讓執行使命的人不至於因頭銜低而被忽視,有時真的不得不要架高頭銜才好做事。於是當攝理大起來,各類事工增加,各種師也就遍地開花,在攝理人的靈修園地月明洞隨便撞到一個人都可能是牧師。


台灣在這方面沒有那麼誇張,有不少弟兄姐妹,其努力程度若在韓國,恐怕都要成為「師」字輩了,卻只是努力奔跑,沒有特別想要爭取什麼頭銜,有的人甚至在教會想要推舉的情況下,還會婉拒,因為覺得那不只是頭銜,更是任重道遠。


前一陣子,我參與的一個教會部門,就同不同意部門指導者從講道師晉升到牧師,進行了成員意見調查。結果大家甚表同意,反倒是當事人覺得職份高低不需在意,真心奔跑才是重點,認為自己還需要更多具備與造就再來論要不要升為牧師,所以最後這個晉升延置了。


我自己覺得,有時候頭銜是需要的,比如說「部長級會談」,卻來了個沒有頭銜的代表,會讓人覺得不禮貌,也可能會受到不禮貌的對待。


但另一方面,如果這人實力在線,眾所皆知,那麼就算不帶任何頭銜,大家還是會承認他的資格。


多年前,我在另一個部落格裡寫過一篇文章:「小事務所大秘書」,講到我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時的狀況。可惜那個部落格的營運商把這個服務收掉了,文章也就不復存在了。


什麼叫小事務所大秘書呢?當時我在一個不算大的律師事務所工作,頭銜是秘書。老闆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工作和權限其實比較像是事務所大總管,並不是一個只聽吩咐行事的小秘書而已。老闆想過要給我一個更具份量的頭銜,比如說「主任」之類的,他覺得這樣才不會委屈到我,但我跟他說不要,因為真正關係好的客戶和友人,自然知道我的真實份量,不會因我是「秘書」而小看我,但想來蹭關係的路人,用「秘書」這樣的身份卻可攻可守,更好發揮。


名義上的頭銜很好創造與安放,想要唬弄人有時也是行得通的,但實力才是重點。


基督的頭銜多大啊!但耶穌也只不過在撒馬利亞女人面前說過:「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在彼得告白:「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時,除了稱贊彼得的體會,卻也告誡大家不要向人說。


是以彌賽亞的實力,而非靠彌賽亞的頭銜來盡使命的。


也是因為展現出的實力,所以人們認出了彌賽亞。說到底,實力就是最實際的頭銜。


如話語所說:「會按照各人的實績、按照各人的成果稱呼並跟隨他。」


願都名符其實喔。


延伸閱讀:好名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