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眼見為憑嗎?



最近我大多搭公車上下班,從我家附近搭公車A,二十多分鐘後,到達公車B的起站,換搭公車B,不到5分鐘,就可抵達目的地。


我也可以在到達公車B的起站時不下車,再多搭個兩站,在那邊換搭公車C,一樣差不多再5分鐘就抵達目的地。但我很少這樣坐,因為公車C的車班雖然比公車B多,但它是從遠處開過來的,並不是那麼好掌握時間,不如公車B是起站,時間很固定。


回家的時候,因為同個站牌有公車B,也有公車C,看哪個先來,就搭那個去接上公車A回家。


禮拜五下班後,去等公車,遠遠地看到兩班公車接連靠近,結果是公車B快了一步。我上了公車B後,在同個地方等車的一位伯伯,也跟著上了車。


經驗來說,公車B已經距離終點沒幾站了,會再上車的人不多,因而在這邊等車的,通常是在等公車C。看到伯伯也一起上了車,我心想:「哦?今天算是狀況比較特殊喔。」


除了我們兩個剛上車的,車上乘客就只有一位婆婆和另一個年輕人。到了下一站,年輕人下車了。車再往前開,就進入了跟公車C分道揚鑣的路段。


這時坐在我左前方的的婆婆突然回頭望向我,問我說:「這不是公車C嗎?怎麼走這邊?」


我說:「不是呢,這是公車B啊!」


但婆婆很堅持,她說她是看到車頭上方顯示為公車C才上車的,更有意思的,跟我一起上車的伯伯也呼應她,說車頭上方明明就標示為公車C,於是他們兩人開始譴責公車司機打錯資訊,讓他們上錯了車。

我很確定我看到的是公車B,就為公車司機說了公道話:「我看到的是公車B。」雖然我也曾看花過,但這次我很確定。公車車頭上方的顯示器可以切換顯示內容,公車C因為有分走高速公路和平面道路兩種,所以一向都會先顯示目的地,然後切換為經高速公路或經平面道路;公車B以往並不會切換內容,只是單純地標示目的地的,但最近因為公車只開後門,所以改成了先顯示目的地,然後切換為「請由後門上下車」,而我很明確地看到了公車B的目的地和請由後門上下車,而不是公車C和平面道路(那個時段的公車C都是走平面道路的)。


但婆婆和伯伯堅持他們看到的是公車C,並且說「兩個人看到的是公車C,只有一個人看到了是公車B」,是說這種事要少數服從多數嗎?這是多數暴力吧!


公車司機無奈,把車停在路邊,下車去看他的車頭上方,然後上來說明標示的是公車B沒錯。結果婆婆很生氣地說 :「你偷改過了!」然後下車往回走。


這時,一樣譴責司機的伯伯卻沒有下車,司機還多等了一會兒,確定他不下車,才繼續開車。


到了終點站,伯伯嘴裡碎碎唸地下車了。我向司機表達了一個黑人問號,司機聳聳肩,我們兩個都笑了出來。


我下車後,看到伯伯在問路,我以為他要找坐回去的車,但後來發現,伯伯一樣要搭公車A......呃,那是在碎碎唸什麼呢?


明明就是公車B啊,為什麼堅持是公車C呢?我跟伯伯還同一站上車的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平行空間?


公車B跟公車C,雖然路線在中間有重疊,但也就是大概八到十站吧,兩者的起站不同,終點站也不同,說要打錯標示內容,實在是沒什麼可能,要錯也應該是標成同一個起站的其他路線,還有點道理。



真的,就是看錯了啦。


但是人啊,覺得眼見為憑的時候,就算是不合理,也還是很理直氣壯呢。


雖說眼見為憑,不過,是真的看見了,還是只是感覺看見了呢?


我在想為什麼婆婆和伯伯會堅持他們看到的是公車C呢?可能一方面,人會傾向把東西看成自己期待的那樣子吧,我就發現,當貨架上掛出一個特價牌,想買特價牌上方商品的人,會傾向認為那個特價牌是在講上方商品,而想買特價牌下方商品的人,會傾向認為那個特價排是在講下方商品……呃,仔細看一下內容是會怎樣啊!


另一方面,是看到黑影就開槍,不過是抓住一個符合的點,就認定事情就是那樣而勇往直前,有可能婆婆和伯伯是注意到車頭的顯示內容有在切換,就以經驗認定那是公車C,卻沒想到公車B現在也會切換顯示內容呢。


搭公車其實算是小事啦,但若擴及到人生呢?


信誓旦旦說這人這樣、那人那樣,意見很多的,有時也有這樣的盲點存在啊。


教導我信仰與人生,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說:「<完全確認後再行動>就是『智慧』。」


是呢,確認的話,不會搭錯車,不會誤發脾氣,也不會白走道路,大家都很開心。


想要眼見為憑,我想,眼睛得確實明亮才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