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不堪」成為了見證



「每個人都要像打造月明洞那般造就自己,才是迎接到新時代的人。」


神常透過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以 神的自然聖殿、攝理人的靈修園地─月明洞為例來勸勉攝理人:如同把過去一無是處、遍地荒蕪的月明洞打造開發成現今美麗、神秘、雄壯的模樣一樣,要把自己的靈魂體打造成為傑作品,最近這樣的勸勉尤為頻繁。


雖然證道的時候,也會提供一些對比照片、影片來讓大家參考,但其實,光看照片和影片,能夠感受到的非常有限。


我第一次拜訪月明洞,是在1994年的夏天,距今正好30年前。那時的月明洞,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開發。我到的時候是晚上,正在徹夜進行某部門的夏季靈修會,大批的年輕人們圍繞著運動場站著,或是坐在陽光草坪以及初具規模的前山石頭造景上,為場上進行的賽事加油。


當時台灣攝理,差不多,兩百人上下吧,比較起來,月明洞現場的那熱鬧模樣,讓我覺得「哇!」真的超有希望盼望的啊!


若把時間再往前來個10年,按照 神和耶穌的吩咐去首爾傳道了幾年的老師終於有了比較穩固的一群弟子,那時弟子們跟老師說想去看看老師的老家,雖然老師覺得那裡沒什麼好看的,還是帶著弟子們去了,並在那裡簡單地整理了場地,打了排球,堪稱簡易版的夏季靈修會吧。不像現在從停車場走上月明洞,雖然是上坡,路卻都修得好好的,還稍微繞了一下,讓坡度變得更加緩和,好讓大家更好走一點,當時要走上月明洞,得從另一邊的山下走好幾十分鐘的山路上來。美其名是體驗老師過去往來珍山傳道的路程,但要是我是當時邊撥開荊棘草叢邊爬了幾十分鐘山路的弟子之一,最終看到的不過是一間有著紅色鐵皮房頂的小房子,我能不能有著「哇!好有希望盼望!」的感覺呢?覺得有點難呢。


不過就算到了1994年,在月明洞舉辦活動已經可以聚集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很多設施還是非常簡陋的。其中一個就是我們戲稱為「無底坑」的流動廁所。現在的流動廁所已經進步到可以很豪華,吹起冷氣的也是有,但當時月明洞使用的就是非常簡單的蹲坑款,進去基本上眼睛是不隨便亂看的,免得受到衝擊。習慣都市生活的我,對於流動廁所,可以理解,但能不去就不去,所以儘量都在住的地方解決,然後少吃少喝點,好把造訪無底坑的次數降到最低。沒有經歷過的人,一定無法理解我第一次在月明洞用到沖水馬桶是有多喜悅!


之前文章寫過的像工寮一般的食堂,也是很簡陋,卻承載了許多記憶。因為廚房的供餐能力有限,主要只供應給在月明洞工作的人,並不是所有人到月明洞都可以到食堂用餐,但對外國人比較會通融一點,特別海外來訪多半是團體,事先若跟廚房講好訂餐,就可以在食堂領餐。那時吃飽後得自己清洗餐具,還會有人檢查,沒洗乾淨的會被挑出來重洗!前輩諄諄教誨下,讓我洗起餐具來超緊張的!現在位於316館裡的餐廳,乾淨明亮有空調,基本上也是只供餐給在月明洞工作的人,偶而才有例外。不同的是,現在不需要自己洗餐具,只要把廚餘倒進廚餘桶,餐具交還給廚房處理就好了。


小賣店也完全不一樣!現在316館的小賣店,就像個小型的便利店,而在我印象中的小賣店,最早的那一個,就是個小小的,亭子?或攤子?就著小小的窗口,買賣著有限的商品。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日本會員,各用憋腳的韓文買了剉冰,結果日本會員拿到的比較大碗!並不是大小眼,是本來碗就都不一樣大小……由此就可知道這個小賣店有多麼莊敬自強!


到現在,雜草、雜樹都去除了;流動廁所、工寮般的食堂、連同樣大的碗都湊不齊的小賣店已經都是過去式;本來覺得理應要留著做紀念的鐵皮房頂屋也早早就拆了,甚至有一陣子我們覺得蓋得很棒,算是月明洞第一棟現代建築物的文化館竟然也拆了,而在原址蓋起了新的紀念館、新的建築物......, 神在變化更新這方面,真的是毫不手軟。


但對於跟著 神一直往前進的攝理人來說,即使跟現今比起來,那些過往顯得寒酸、顯得粗鄙、顯得上不了檯面,都是在當下, 神賜下的,最符合那時候的禮物。當時,我們就是邊聆聽著話語,邊使用著那些,邊按著時機行動,在我們的人生,刻劃下鮮明有力的痕跡。


因為有變化,所以過去的不堪,反倒成為了見證的起點。


我們每個人也是,都有過去寒酸、粗鄙、上不了檯面的時刻。是要一直寒酸下去、粗鄙下去、上不了檯面下去,還是要造就,而翻轉這樣的劣勢呢?


從不堪的時候, 神就一直引導著我們了。接受引導來造就自己的人,在變化更新之際,那些不堪反而成為可以見證的部份,成為不需要否認,也很值得懷念珍惜的過去。


因為這樣做了,到現在, 神也是配合著時機,又再給下最符合這時候的禮物。對月明洞是這樣,對攝理是這樣,對每個攝理人也是這樣。


這是迎接到新時代而能擁有的福份呢。


舊文再讀:
有人在為你祈禱
我的在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