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快快也好,慢慢也好



禮拜天下午,我跟兒子出門去,因為兒子問從家裡出發去搭某路公車,要走幾分鐘?就決定實際去走走看。


Google Map上寫的是七分鐘,以我的走路習慣,Google Map給的時間通常是高估,所以我跟兒子說:「實際是五六分鐘吧。」


結果兒子說,他覺得會是更久,因為他走路很慢……


果然一路上,一不小心我就超前太多,還得稍微停下來等他。


我是個很愛計算的人,覺得通勤的目的既是為了從一地移到另一地,那麼花越少時間就越划算,走快一點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帶來較大的運動量,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何樂而不為?


剛好上午主日證道話語裡面提到:「年輕時好好管理自己、快速使用時間的人,等於比其他人多活二十到二十五年。」


人們總想長壽,但歲數上長壽,頂多也是一百出頭,而且即使是活到那時,基於身體機能越來越老化,能做的、能享受的都越來越受限,到最後,甚至只不過是活著呼吸罷了,這樣的長壽,並不見得是人想要的。


所以很久以前,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就跟攝理人說過,有意義的長壽,是在有限的壽命中活出多倍的價值,特別是在年輕能跑能動的時候,寶貴地使用時間,這是長壽的基本。


這樣,走路很慢的兒子,不就很不妙?感覺很不會算啊!


但其實不只我是個很愛計算的人,兒子對數字很敏感,他也很會算!只不過,我們思考的方向,不太一致呢。


比如說,關於上學,我很習慣全勤,總覺得課堂上一定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兒子卻會衡量,不是什麼東西都有用,而缺多少課就不會被踢出去……


在通勤的路上,是像我一樣喜歡算得精精準準,盤算好第幾節車箱的哪一個門出來剛好可以第一個上下樓梯、從哪一個樓梯下去最不會受到對向人潮的推擠、從出門到轉乘到抵達一氣呵成都接得好好的,這樣算勝利;還是像兒子一樣按照自己的步調悠悠前進,可能多花些時間,最終卻也是心平氣和地默默抵達目的地,這樣算勝利呢?


(突然看到Line上的推播新聞:「善用搭捷運時間 老翁坐地削竹筍挨罰萬元」,呃……)


掐著時間做事就等於珍惜時間嗎?一個時間做兩件事、三件事才叫做珍惜時間嗎?


很難用數量來解這個問題啊。


很忙,但盲,反倒是茫。


如同聖靈透過老師對攝理人說:


若領受 神的智慧去行動,等於多做數十年、數百年的事,甚至等於度過無限的人生。
若不瞭解,即使活了一輩子也做不到。
新約時代不瞭解而做不到的事,即使過了兩千年也依然不瞭解而做不到。
體會的人在當代就已經做完了。
這時代也是如此,透過 神差來者瞭解新時代 神的歷史並行動的人,會在當代實踐,
然而不瞭解的人做不到,即使再過一千年,他們的後代依然不會瞭解。
神無法和無知者一起達成旨意,就像這樣,瞭解與不瞭解有天壤之別。



沒有切中目的的話,做再快、做再多、做再久,也是枉然;若是抓住了核心,或許看來慢悠悠的,卻是快速抵達。


不論看來是快快,還是慢慢,「如果從根本上瞭解全能者的旨意、與主一起行動,並且屬靈地生活,實際上就等於活了數百年。


總歸是如此,這才是根本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