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Gaelle Marcel on Unsplash
「我不要幫他禱告了!他自己都不關心自己的救援,我又能怎麼樣呢?」
聽到這樣的話時,我想,我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情,也對有著這樣心情的人感到有些心疼。
禱告了,也不是一天兩天而已;禱告了,雖不到鞠躬盡瘁,也是有一定的盡心盡力。可是,好像只有自己一頭熱,對方卻沒有什麼改變。
是禱告還不夠,還是對方問題太大,所以 神到現在都還不想理會呢?
若是自己狀況好,還可以繼續撐下去;若剛好遇上自己的狀況也不是那麼好,總是就覺得無力。
很無力,提不起勁,卻又擔心將來會後悔,因為有那麼多的例子都在述說著:「要是當時再多做一點就好了!」
掌握不好的時候,難免就患得患失,思慮過重。
「我覺得,幫他禱告還是要的,我們能做的,還是要做的,但是,對於會有什麼結果,確實要懂得釋懷。」我想了想,這樣回答了。
上週,攝理人學習與實踐的課題是「祈求、尋找、叩門」,在一週當中,針對要祈求些什麼、尋找些什麼、扣什麼樣的門,每個人多少都思考了。
有一天,我想:「祈求對不必要的包袱能夠釋懷,也是一種有智慧的祈求。」
都想要做好,都想要有成效,都想要為 神、為主、為自己、為所愛的人、為愛自己的人多些可見證的事蹟,然而有時候會不會就把不必要的過重包袱加在自己或是他人的身上了呢?
比如身為母親,為孩子禱告天經地義,但是孩子最終會如何,那是孩子本身要面對 神的問題,母親對於結果或有增減些許之幫助,卻也無能干預多少,想太多只是徒增思慮。
也比如我們看聖經這樣那樣的記載,或許曾經想過:「如果在客西馬尼時,門徒不打瞌睡就好了!」「如果彼得在雞叫以先不三次不認主就好了!」「如果門徒當時再多努力一點就好了!」
因為結果讓人覺得遺憾,所以一旁觀看的人可能會這麼想,就連親身經歷的人也可能會這麼想。
這說的都對,如果當時不打瞌睡、不三次不認主、再多努力一點,有可能情況會更好。
然而畢竟那都是沒有發生的狀況,所以要堅持如果怎樣會更好,誰也說不出個準,一直堅持也沒什麼意義。
覺得自己真該死而真去死,或是體會應該改變而發憤圖強,哪個比較有意義?
那些我們覺得如果怎樣應該會比較好的,或許真的會更好,但其實也有可能沒什麼差別,或是只差了一點點,也甚至有別的糟糕狀況出現都不一定,要為這些不確定的事那麼傷神嗎?
所有的大事情都是由眾多小事堆疊而成,所以要說有影響,當然有影響,但是若要說這就是關鍵,這就是原因,必須要負起全責,那麼這個包袱未免也太重。
經上說:「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又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以前就聽說過有人禱告請 神把賜給他但是他始終無法駕馭得當的能力先行關閉,話語也教導過:行不通的時候要換方法,我覺得,對於心情上過不去的部份,也要有智慧地懂得釋懷。
做該做的,做能做的,然後交給 神,對結果釋懷。
夏天快過,天高氣爽的秋天將至, 神的愛人啊,也要輕盈敏捷地奔跑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