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寫了基甸的故事。
聖經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一本書,有許多聖經故事,不論是有沒有相信 神的人,都耳熟能詳。
不過實際上,前一句的「許多」,在聖經所記載的、描述的故事當中,比例還是很有限的。這一點在以前我為了主日學的教學去蒐集資料時就有深刻的感受。
找來找去,找到的就是那些。耶穌的故事當然是佔了最大宗,有的故事深受青睞,甚至可以找到多種版本,但也可以發現到,還有很多有關耶穌的故事,除了直接看聖經,否則沒有機會看到,比如攝理教會有名的聖經課程三十個論中特別會提到的「耶穌叫彼得去釣魚來得到一塊錢」的故事,若沒上過三十個論,有多少人會知道這個故事呢?就連讀過聖經的人,也是讀一讀就過去了吧。
舊約時代有四千年,常被講的故事,挪亞造方舟、約瑟的彩衣、摩西出埃及、參孫大力士、基甸與三百勇士、大衛戰勝歌利亞、所羅門有智慧、但以理逃脫獅口、約拿與大魚……卻差不多就這些了。
再加上也不多的,偶而會被提到的一些使徒的故事,就這樣了。
想想,也是啦,聖經內容雖然很多,不過沒解開的話,有的是像天方夜譚,有的是讓人頭腦打結,自己都弄不清楚,怎敢隨便拿來使用呢?
資源太少,就自己來吧。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因為對聖經很通,超會講聖經故事的,也超會引導我們思考的,身為弟子,光是拾牙慧也是受益良多了,靠著那些,我寫了一些聖經故事。
寫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是主人,才能解開;是主人賜你心情,你才能解開。
通常很多人已經寫過的故事,我沒什麼興趣再寫,但若看到了別人沒能寫下來的部份,就還是會提筆寫下。基甸的故事,就是屬於這種狀況。
基甸與三百勇士,不算是冷門的故事,所以一直沒有什麼興趣拿來寫,但最近的話語提到了「神蹟」、「兆頭」,就想到了基甸。基甸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才會這樣求兆頭,才會被 神選中,才會完成 神的吩咐呢?
說是多疑嗎?如果是多疑的話,恐怕不是求兩三個證據就可以沒有異議地去執行任務的。那麼,算是謹慎了。不過,光謹慎應該也是不足讓 神就此看中,就算別人看不出來,但是也一定是具有領導能力才對。但是又為什麼別人會看不出來?啊,因為謹慎,不喜惹事,所以就算有能力,也不膽小懦弱,但在還可以忍受的範圍內,總是低調著來過生活對吧……在這樣的思考中,寫下了我構思的基甸的故事。
寫到快結束的時候,有點卡住。以基甸這個人來說,在只領著三百勇士卻讓米甸人吃盡了苦頭的那夜之後,是還有故事可以講的,但是,我卻不想寫了。
簡單來說,那之後的基甸惹到我了。
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士師記8:27
基甸有七十個親生的兒子,因為他有許多的妻。~士師記8:30
不喜歡,所以不想寫了。然後我想,反正我的主題是跟「確認」有關,而這後面的故事跟確認沒什麼相關,所以可以光明正大地維護我的任性,不寫也很自然。
任性地做了簡單的結尾後,突然有個想法出現在腦中:是不是就是因為類似這般的任性,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就只能是在任性之後留下的作品而已?
就好像有位姐妹跟我說過,她的一位長輩只讀新約,不讀舊約,因為「舊約的 神好可怕,新約的耶穌不一樣」。在任性中,人們過篩,留下想留的東西。
任性,不見得是個性問題,有時候,是因為不了解的緣故。因為不了解,所以有了誤解,因而站在誤解上來任性。
那麼我,對基甸有沒有誤解呢?因而,更嚴重的問題是,對使用基甸的 神,有沒有誤解呢?
那以弗得確實成了網羅,那眾多的妻兒最終也沒什麼好處,我的不喜歡,並非無理,但,「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四十年。(士師記8:28)」也是事實。
不論我喜不喜歡這個人, 神使用了他,他也達成了那特定的任務,歷史就是寫下了。
看待 神的歷史,總是要把旨意放在自我的任性之前啊。
啊,那麼,等我再看得更清楚之後,就著現在基甸讓我看不順眼的地方,就能再寫出續篇來了。
不過,在那之前,就讓我再任性一下好了。反正,那些跟「確認」無關嘛^^(其實,是犯懶了......)
常常禱告詢問神會透過誰來動工,神的動工真是奇妙~~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