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陪伴
幾個同工的小組姐妹,前幾天來了場線上聚會。
天南地北的分享當中,我提到以前我們家牧師大人曾經覺得自己在帶領教會上恐怕就要面臨瓶頸了,不如早點醒悟為妙,於是向指派他牧會、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詢問教會是否換個牧者較好。
老師回問:「那麼接任者有培養好了嗎?」發現答案並非肯定之時,老師駁回了要不要換人的問題。
再經過一段時間,教會有所發展,分出去另外成立了兩個教會,覺得既然是新的氣象,母教會要不要也換人帶領呢?於是又詢問了老師。
這一次,老師說:「不喜歡你的人,應該不會選擇留在母教會,所以你有什麼好瓶頸的?」這樣,我們家的牧師大人就又做了好一陣子。
聽到我的分享,小組長提到她幾個月前,曾經因為擔心自己有所不足,無法有效地帶領小組前進,而想要請辭。
我想,只要是懂得自省的指導者,擔心因自己不足而阻擋了全體前進,這樣的想法一定是會有的。
有一陣子,我們教會的牧師是比較溫柔的類型,脾氣很好,跟她共事過的人,沒有聽說討厭她的。然而,也因為溫柔,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的關係,在某些時刻,會讓事工的推動變得緩慢。
同一個時間,另外一個教會的牧師,則是雷厲風行的模樣,我聽了幾次證道,心想:「哇!這教會感覺很有動能呢!」當時覺得自己教會發展得太慢的人,或許會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我們教會的指導者也能這樣雷厲風行,好讓教會快速發展起來啊!」
但不久,聽說那個教會的牧者有所更替,因為有「牧師過於強勢」的民意出現,所以進行了調換。
所以說,哪一種形態比較好呢?真的是有這樣、有那樣,也都有這時候、那時候,都要看情況的。
而我可能年紀大了,有的沒有的看多了,也不怎麼需要指導者盯著,不帶給人壓力就不錯了,現在的我,當然指導者如果能恩典感動與雷厲風行並行,兩者都掌握得很好,那就太美好了!但其實,光是做到持續地陪伴,我就要給這個指導者點個讚了!
或許年紀小、資歷淺的人,論到要自動自發地奔跑,難免會有茫然、不知道怎麼做的狀況,所以會希望得到強而有力的帶領,但我都已經成為攝理人、奔跑攝理那麼多年,每天的話語就足夠對我耳提面命了,只要讓我覺得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行,只要讓我覺得有個「基地」存在,只要讓我覺得喜怒哀樂有人瞭解,只要讓我感受到陪伴感,就已足夠。
我們這個小組,平常各過各的,但是聽的是一樣的話語,有一樣的攝理魂,只要一約,就都出現了,這不就是了嗎?
互相陪伴,就是很大的力量。
禮拜天的時候,老師透過主日話語,對攝理人講了打造 神的自然聖殿、攝理人的靈修園地月明洞前山野心作石頭造景時的故事。
老師說,第一次堆完月明洞野心作石頭後,覺得堆得很好,便詢問 神:「很棒吧?」結果 神回答說:「是的。」
然而,第一次堆好的野心作,後來倒了,又堆了第二次。第二次堆好的,也是倒了。之後堆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都倒了。直到第六次,才告成功。
不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每次重新堆完後,老師都問 神:「很棒吧?」而 神的回答也都是「很好」。
最後,第六次野心作完工後,老師詢問 神:「很棒吧?」 神還是說:「是的。」
我聽到這裡,覺得老師跟 神之間的互動,好有畫面啊!
「 神為什麼在還不滿足的時候就說很好呢?因為人已經在自己的層次做到最好,所以 神是按照人的層次給予回應的。會根據自己的層次得到回應的啟示。」老師這麼說了。
固然老師透過這個故事,主要是要告訴我們:「 神會按照人成長的程度來回應。如果已經很完全,就無需再加添,自己也無需再多做什麼。希望各位不要按照自己的認知去做,而是能交託給 神。但畢竟我們是人,難免會不順利,所以希望各位可以反覆去做。」但我卻還是有了一個有點跑偏的感動:「哇!這陪伴感! 神的陪伴,太強大了!」
忍不住要說,總是陪伴著我的 神,總是陪伴著我的主,總是陪伴著我的弟兄姐妹,真的都好好,好感謝有你們。
所以,我又可以,奔跑上路。
這樣的我,也會以我的奔跑,好好地陪伴親愛的 神、親愛的主和親愛的弟兄姐妹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