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一起吃飯好幸福
公司來了新的業務,他去拜訪一個韓國客戶時,對方很不客氣地拒絕他,不客氣到有點像是趕他出去的程度了。
小夥子很納悶,回來問了前輩:「怎麼會這樣?」
前輩說,那個客戶並不是針對新人,而是以前就這樣了,原因不明,但那個人就是很不樂意跟中國人打交道,台灣人是連帶受到排擠了……
但生意總是要做,有同事覺得我對韓國人可能多點瞭解,就跑來問我的意見。
我想到以前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說:「跟台灣人交朋友,要訣是吃飯!跟韓國人交朋友,要訣是送禮!」這個客戶其實是個連鎖企業,雖然這家分店態度不佳,但其實也有合作得還不錯的店,所以我建議先鞏固關係比較好的店,拜訪的時候也適當地帶點小禮物去,不理人的就先放著,頂多是不做這家生意,但我想如果其他店能賣出好成績,那家店有很大的可能性會主動聯繫,就不是我們要去捧著態度不好的人了。
以前聽老師那麼說的時候,一開始只是覺得:「是喔?」但後來確實有不少雖然沒有帶著對方要回報的心情而送了禮物,有時甚至只是順手送個小東西而已,結果對方的回應遠超過自己預期的經驗。所以真的,要跟韓國人打好關係,禮物要備著!
而台灣人,或說四海之內的華人,吃飯就是大事啊!沒看打招呼都從「吃飽沒?」開始嗎?大有沒什麼是吃一頓飯不能解決的態勢,要是不行,那就多吃幾頓吧!
剛好這兩天看到一則報導:台灣登東亞最幸福國家 研究學者:共餐頻率高
報導裡面提到,聯合國資助機構公布了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在全球147個國家或地區之中,台灣從去年的31名上升至27名,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幸福的國家。
為什麼這個報告中,台灣能成為亞洲最幸福的國家呢?據說今年報告的重點跳脫傳統上把健康、財富等視為決定因素,卻是發現了「與人共同用餐」、「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幸福感的影響力比預期更大的狀況,而台灣,有很高的共同用餐頻率!台灣人在一週7頓晚餐當中有5.5頓與人一起用餐,一週7頓午餐當中有4.7頓與人一起用餐,每週14頓餐裡共有10.1頓為共餐,這個數字在142個國家當中排名第8。
一起吃飯,居然可以用來評量幸福程度?這麼猴賽雷!
這是有道理的,表面上不過是與人共同用餐,但能夠做到這點,多少可以跟收入高低和失業率高低等因素牽連起來,一般的情形下,與他人用餐的次數越多,對生活的滿意度明顯較高。
也不用講到什麼收入高低和失業率高低的部分了,想到以前在禮拜天下午,跟教會弟兄姐妹一起去校園運動、傳道,之後再一起去吃晚飯,一群人把餐廳佔得滿滿的,邊吃飯,邊分享,那幸福感就是很大呢!
來到溫哥華後,一方面教會成員的分布有所不同,一方面則是外食的負擔超過台灣太多,所以一起吃飯的機會大大下降,變成了一年不過幾次,差好多啊!幸好還有自己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飯!
這樣一想,之前覺得回台灣就是一直約吃飯實在有點累,簡直就是想法有待改進,太不惜福了!
2025年是話語與傳道之年,話語是靈糧,得要好好吃,而傳道要順利,老師都教了,要訣得用上,飯也是一起好好吃吧!
雖然原意不是這樣用,但此刻我想說,為了幸福,為了傳道,為了宣教,多多一起吃個飯吧,能吃,就是福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