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amir Kopezhanov on Unsplash
大溫哥華地區的公共運輸系統中,設有社區小巴。
這些社區小巴穿梭於不在大馬路旁的各個社區中,為居民帶來了便利,像現在我要去教會,不倚靠別人載的話,就得搭捷運再換小巴。
但說是便利,其實也沒到那麼便利。
除了小巴因為穿梭在各社區間,不走直路,所以要花費更多時間(以去教會為例,同樣從捷運站到教會,開車是五分鐘的事,小巴要花上十五到二十分鐘,走路則要三十分鐘),還有畢竟自己開車的人不少,需要小巴的人是有,但是並不會那麼多,於是這些小巴的班次也不多。或許在尖峰時刻會二十分鐘一班,但離峰時間則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才有一班,還有首班車可能趕不上自己要出門的時間,末班車也可能早早就收了。像能到教會附近的小巴,禮拜天的首班車就太晚,順利搭上也是會禮拜遲到。
是的,順利搭上喔。
有不能順利搭上的時候嗎?有的,即便人等在公車站,小巴也來了,看起來也還有空間,卻仍有搭不上的情形,因為小巴有人數限制。
這是規定,不過有的司機沒那麼嚴格,因為常在兩三站之後,人就又下了好幾個,超載的時間其實不長,而且交通警察通常也不會把公車當做首要注意目標,所以當我第一次遇到明明看起來還很有空間可以站,但是司機不給人上車的時候,真的是長知識了。司機先擋住要上車的人,然後要車上的每個人都坐下,清點空位,再一個一個放候車的人上車。那時我聽到司機說,全坐滿之後,只能再站四個人,要多站人,可以,那就不要坐人,總之,整車就只能那麼多人。
雖然不是絕對,但許多搭小巴的人是相對上比較弱勢的,他們沒有車開,走路太遠,手上也常有大包小包的,提得很辛苦,這班車上不了,又要再等半小時,怎麼想都覺得令人同情。當司機不再讓人上車時,還有人苦候在車門前,車上有人向司機建議通個情理,但司機拒絕了,說他不要拿他的執照開玩笑,就把車開走了。
接近下一站,看到有個原住民老婦人在候車,但沒有人要下車,所以司機正打算加速開走時,有人拉了下車鈴,大叫說:「那是我媽!我下車換她上來!」
聽到那句話,看到那個年輕原住民背起他的大包小包準備要下車的模樣,那瞬間真的覺得很震撼,剛才對有人被擋著不能上車,是覺得有點遺憾,但這時卻覺得難受,你要上車就我得下車,只能一個……那應該電影裡才看得到的情節,就這樣在我眼前上演。
這時有另一個人表示他可以改搭另一種大巴,瀟灑地搶在那兒子之前下車了,然後媽媽上車,小巴繼續往下一站去。
這件事讓我很確切地感受到,小巴是有搭乘人數限制的。不過倒不是那麼常碰上滿車的狀況,只遇上少數幾次,而很感謝 神,我也都幸運上了車。
這禮拜三去教會時,大部份候車的人都上了車,但最後有一位中國婦人上車要刷票時被擋了下來,司機跟她說,車滿了。那婦人不懂英文,只覺得莫名其妙。那司機再跟她說,他只能載二十四人,不能再載她。婦人聽不懂,也不肯下車,司機很無奈,但也不願就這樣開車。婦人急了,喊著說:「有沒有說中文的啊?」
有的,我說,但我得先算車上乘客到底是不是二十四人才好開口,免得瞎攪和一場,讓人空歡喜或是白下車都不好,所以我趕緊看清楚車上狀況數數兒。之前的司機說,全坐滿再站四個人,但我從來沒去算過這樣是否就是二十四人,而當時的狀況是,全坐滿了,站了四個人,再加上一台嬰兒車。問題時,為了那台嬰兒車,翻了一張兩人座椅起來空出位子,所以按照坐滿站四人的算法,就算那個嬰兒也佔人數,應該也還可以再站一個人。我忙著算到底是不是這樣,等我算好,沒錯,全部座位二十個,但乘客含那個嬰兒,只有二十三人,按照只能載二十四人的規定,還可以再上一個人,正要開口時,有個年輕人已經看不下這個僵局,就下了車。司機在那年輕人下車後,讓婦人刷了票,把車開走。
「啊,不用下車的,剛剛好啊……」我望著年輕人的背影,在心裡說著。
看著搞不清楚狀況,但是終於可以上車的婦人,繼原住民母子之後,我又一次在小巴上有著震撼的感覺。
「就算搞不清楚狀況,只要堅持下去,位子就會出現啊……」
好像有點突兀,但那真的是我當時內心中浮現的想法。
不了解,有險阻,遇困難,有一人上,就要有一人下,然而,堅持到底的人會獲勝。
還有,若錯過時機,剛剛好也會失去價值。
啊,由社區小巴來的啟示,下回,又會是什麼呢?
雖然我家附近沒有這樣的小巴~但是有很難等的公車~
回覆刪除可以略略體會一二~錯過時機的遺憾~
嗯,有的公車真的難等到讓人覺得可遇不可求,坐不到是應該,坐到了是中彩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