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誰人有問題?
"在教會也會分成兩派說法。
一個人說:「有問題,不可能。」
另一個人說:「解決那問題再做就行了。」"
主日禮拜的證道,話語講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有點尷尬地笑了。
依據前後文,後者的態度較前者更獲讚許。但我,卻是常常採取保守態度,說出:「有問題,不可能。」的人呢。
這多少跟個性有關。雖然不推崇墨守成規,對於變動也不是都不能接受,但整體上,是比較被動一點,也比較偏好不要太劇烈變動。看事情的時候,固然對於「會帶來什麼利益」和「會帶來什麼不利」都會加以比較,不過往往會先看「不利之處」是什麼。
可以說是比較屬於「守成型」,對於「會變得更好」雖有期待,但相較之下,對「不變得更差」會多在意一點。
「 神啊,我不是反對『解決那問題再做就行了』,也不是喜歡唱衰,本來問題若能解決,那只要一比較,該怎麼做就是很清楚的嘛。但是,經常的狀況是,說:『解決那問題再做就行了。』的人,並不見得會去解決那問題啊!要不就是沒有解決問題就去做,弄得雞飛狗跳,疲於奔命,還得靠強大的信心賴 神去解決;要不就是要別人去解決問題、等別人去解決問題,然後才要去做,所以,讓人心很怕怕啊!」我在心裡這麼對 神述說了。
好的改變人人想要,然而,若只是覺得當前情況不好,卻沒有提出確實可行的改進方案,那麼一直講一直講也只是抱怨而已,事情不會改變,反而氣氛更糟。更別說講半天都是要別人改變,看不出自己要貢獻出什麼的那種,聽多了就是心累。
其實,說出:「有問題,不可能。」的當下,並不見得是真的覺得不可能,更多的是在反應:「只要解決那個問題,這個方案確實可行,但是你有要去解決問題嗎?如果你只是要別人去解決問題,或是只是在等別人去解決問題,那我覺得你並沒有準備好去做這件事呢。」
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說:「在這種時候,如果可以解決問題後去做,老師就會幫忙禱告讓他們去做。」
是不是?老師也說「如果可以解決問題……」不能不在乎嘛。
不過,老師也說了另一種狀況:
「如果有旨意,就算有問題也要採取行動。這麼一來,問題就得以解決。沒有智慧的人只會認為有問題所以不會成就。應該要更看重旨意,而非問題。」
並不是說有終究不能解決的問題卻還要硬做喔,而是說,因為事情是有旨意的,所以在去做的過程當中, 神一定會動工,解決問題的曙光一定會出現,於是雖然在有問題的情況下開始,卻會邊做邊情況改變,最終達到目的時,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應該要更看重旨意,並非問題,就是這麼個道理啊。
也是因為這樣,根本上喜歡先說:「有問題,不可能。」的人,比如像我,即使覺得說要去做的人並沒有解決問題的認知、還沒有做好準備,覺得這樣做下去不還得是我咬著牙去解決問題嗎,卻仍會看著旨意,帶著更寬大的內心,說出「阿們!」,然後配合去行動。
個性上,「守成型」也好,「衝刺型」也好,總是有這樣,有那樣,這時候這種突出,那時候那種優秀,沒有絕對的優劣好壞,但無論是哪一種,首要都是得看重旨意。
因著都看重旨意,原本有所衝突的,和諧可以達成。
地上天國,不就是這樣?
來吧!來吧!或是解決問題後去做,或是去做而解決問題,都看著旨意,一起和諧地前進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