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Onur Binay on Unsplash
這幾天,腦海裡常常浮現一首老歌的歌詞與旋律。
你儂我儂 特忒情多
情多處 熱如火
滄海可枯 堅石可爛
此愛此情永遠不變
把一塊泥 捻一個你
留下笑容 使我長憶
再用一塊 塑一個我
長陪君旁 永伴君側
將咱兩個 一起打破
再將你我 用水調和
重新和泥 重新再做
再捻一個你 再塑一個我
從今以後 我可以說
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
這首「你儂我儂」,是由出身基督教家庭的音樂家李抱忱教授作曲,並參考元朝女文人書畫家管道昇的「我儂詞」改編了歌詞而做成。原是由聲樂家演出的藝術歌曲,後經流行歌手傳唱而成為家諭戶曉的歌曲。
管道昇的「我儂詞」寫道:「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這是她在攜手共度大半輩子的丈夫─書畫大家趙孟頫興起納妾念頭時所做的回應。在收下了夫人所寫的「我儂詞」後,趙孟頫歇了原有的想法,後與妻子相守終身。
世人多將這個典故視為美談,有說甜蜜,有說情深,但我想到那引發這段故事的納妾念頭,還是不覺心中留有疙瘩。雖說古代人能做到這樣,已算是難得,不能再多所要求了,然而就是沒辦法完全感到痛快。
會想起這首老歌,是因為在證道話語當中,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提到了他與 神、聖靈、聖子、耶穌相處的情形。
「老師主動成為『屬 神的』,把 神賜下的一切都拿去放在 神的殿中,所以 神跟聖靈、聖子、耶穌一起再次賜下老師想要的東西以及 神喜歡的東西,結果老師又拿去放在 神的殿中。」
「要絕對地相信, 神才會一一地賜下;要做出絕對值得 神信賴千年之人的行為,神才會賜下相符的寶貴事物。當 神賜下時,就要將那東西當作是 神的,並放在 神的家,這樣 神才會再賜下其他相關的寶貴事物。如果當作是自己的, 神只會賜下那種水準的事物。」
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神賜下,老師領受後又獻給 神; 神悅納後,再賜下更好的;老師領受後,又獻給 神; 神悅納後,就又再賜下更好的……
於是不斷地循環,又不斷地提升。給你,再給我,給我,再給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到最後,見你如見我,見我如見你,因你我已成為一體。
我就想,這才是「你儂我儂」。
經上記載著,耶穌說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聽著耶穌說這話的腓力和其他門徒當時有沒有懂,不得而知,但我從我的老師身上看到的,確實有感。
所以,耶穌拿著老師為例,對攝理人說:「你們也要成為屬 神的來行動。」
你儂我儂,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如此,要成為屬 神的來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