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athilda Khoo on Unsplash
主日禮拜的證道中,聽到了「認知的鎖頭」一詞。
神會用<認知的鎖頭>鎖住內心,時機成熟後若有旨意, 神就會替人解開,讓人帶著好的認知去行動。
為了讓人擁有好的認知, 神會定下旨意進行調整,可能是讓人有所認知而不去行動,或者是在時機成熟時讓人有所認知而去行動。
神將認知用作鎖頭,以<認知的鎖頭>來上鎖,時機一到便賜給人好的認知,讓人行動。
就像這樣, 神也會讓人使用認知的鎖頭,作為一種「能用比自己的認知更完全的想法去做」的方法。
聽著聽著,我覺得腦袋有點糾結。
「認知的鎖頭」,是在講「鎖住認知的鎖頭」,還是在講「那名為『認知』的鎖頭」呢?如果是前者,那鎖住認知的鎖頭,又是什麼呢?如果是後者,解開認知的這鎖頭,是用什麼方式解開呢?使用認知的鎖頭是一種能用比自己的認知更完全的想法去做的方法,前面的認知跟後面的認知,講的不是同一種吧?那麼又各是什麼樣的存在呢?是誰使用認知的鎖頭呢? 神會使用是確定的,那麼讓人使用是什麼意思呢?人自己可以使用喔?不是 神使用就好了嗎?人怎麼使用呢?
為了想弄得更清楚一點,看了中文後,又看了韓文,再看了英文,然後,有的地方覺得比較清楚之後,又多了更多想要碎碎唸的地方……
這篇證道中的「認知」,韓文原字是’ 인식’,對應的漢字是「認識」,在Naver字典中,這個字除了直接當「認識」來用,也可以有類同’감지(感知)’、’분별(分別)’、’인지(認知)’、’의식(意識)’、’지각(知覺)’、’판단(判斷)’、’판별(判別)’等的用法。
英文翻譯則在一開頭就來了個翻譯者說明:
인식 can be translated as awareness, realization, cognition, understanding, percep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message, I will use ‘perception’ to keep it simple.
But,什麼叫做” For the purpose of the message”啊?又哪裡有變得simple?有的地方感覺用perception就沒有用別的字來得到位啊!對我來說,更不simple了!
我覺得不是所有的「認知」都是一樣的「認知」,有的是這樣的意思,有的是那樣的意思;有的只是詞性的不同,就像同一個詞可以當動詞,也可以當名詞;有的則是意思有些差異,可能不要用「認知」而是用別的字彙會更傳神;還有的在選用不同的意思來詮釋時,會有不同方面的衍生,比如說,成為鎖頭的是認知的內容,還是認知的流程,或是認知的動作呢……
「 神啊!我腦袋打結了啊!」我如此哀嚎了。
然後我突然想,為此糾結了幾天的意義何在呢?
雖然多想通了一些什麼的很有意思,但好像也不是生命得到救援的那種程度,對尚未想懂的部份一直糾結,就很沒必要。 神賜下這話語,最重要的,是要瞭解到「 神將認知用作鎖頭,以<認知的鎖頭>來上鎖,時機一到便賜給人好的認知,讓人行動」並因此去檢視現今是什麼時機,要解開什麼樣的鎖,領受什麼好的認知,然後有相應的行動啊!
不管這鎖頭鎖的是腦袋裡的資料庫,還是鎖了腦袋、內心運作的路徑,亦或鎖的是可以感知的各項器官、神經、能力,總之 神按照時機來讓人升級,而搭配著 神的時機、 神的旨意、 神的動工有合宜回應的,就會得到相應的成果。
沒有像我這樣東想西想碎碎唸的人,從這話語中,得到了其應有的認知後,也是把該收下的都收下了,反倒是想太多卻卡在枝節不前,沒有益處。
突然有種讀傳道書的感覺:前面一堆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這也虛空那也虛空,這也補風那也補風,不如不要出生,不如早點收工,頹喪到感覺會走向一個所以我們就徹底擺爛吧的結論,但最後卻是:「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
不是!那前面那些虛空、那些補風是在hello嗎?最重要的話放一開始講嘛!
唉,愛頂嘴就是麻煩。
跟著我腦洞大開卻不知怎麼收尾的人,請接納我的歉意,真是辛苦你們了……
無怪乎,要有認知的鎖頭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