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我也要分餅和魚(中)

Photo by Mgg Vitchakorn on Unsplash


聖經上的內容既是記載下來,必有 神要傳達的意思。有意思的是, 神要傳達的意思,隨著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人物,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但總是都會剛剛好。


五餅二魚這段經文,既然如此記載下來,免不了會有人只是光就文字的表面來認知,這其實也是一種意思,符合文字信仰者想法、喜好、習慣的意思。


耶穌就曾對弟子們問說為什麼要用比喻時闡明這就是應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馬太福音13:14)


當時現場的狀況,只有在現場的人知道,除非回到現場,否則要完全地還原現場,就是天方夜譚。然而,即便是在現場的人,隨著他所在的位置,他所看的角度,他所抱持的心態等等因素,看到眼裡、記在心裡的「狀況」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就算同一件事,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四福音中有著不盡相同的記載。


因此,與其要雄心壯志地穿越到過去,要詳盡地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先看看處於現代的我們,從這樣的記載要得到什麼體會、什麼學習,是更核心的。


那麼,經讀經超過兩千次、跟耶穌學習了話語數十年、解開無數聖經封印的老師─鄭明析牧師教導的攝理人,又是怎麼看五餅二魚的神蹟呢?


攝理人邁進攝理的第一步多半是學習攝理經典聖經課程三十個論,而「比喻論」這一課,常常是在很初期的時候就會登場。為什麼?因為聖經當中有太多比喻了,如果不先掌握「比喻」這個要點,就算是讀經一兩百遍,不懂的還是不懂,不通的還是不通。


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的孩童,到底有沒有這號人物呢?是有的。因為我的老師詢問耶穌:「那餅有多大?那魚有多大?」並且在靈界看到了答案,因此,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的孩童確實是存在的。


「大麥餅」給人的感覺很大,但其實那餅,小小的;魚也是,想著可以讓人吃到飽,感覺一定要很大,但其實也是小小的。


「媽媽給小孩帶的便當,會裝多大的東西呢?」老師這麼向大家描述,這樣就很有感覺了。


但總之,有五個餅!有兩條魚!有孩童!是不是!那麼,祝謝後分餅分魚,餵飽了五千人,有沒有呢?


有的!確實是有的!然而,這樣的神蹟雖是從那孩童的五餅二魚出發的,卻也跟他的餅和魚沒什麼相關。


欸?以為是重要角色,結果只是跑龍套?


因為啊,餵飽五千人,不是餵飽他們的肚腹,而是餵飽他們的心靈、餵飽他們的精神、餵飽他們的想法。


從耶穌自己後來的教導,可以說明耶穌所給的餅和魚其實是話語。


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馬太福音16:5-12



酵等於教訓,那加了酵的餅呢?就是包涵著那些教訓的言語啦。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給的餅,是加了他們的酵,也就是滿載他們的教訓的話語。


耶穌給的餅,則是從天而來, 神所賜予的,真正讓人飽足不空虛的話語。


人們過來找耶穌,不是為了吃餅、吃魚,當然順便有得吃算是紅利,好上加好,但根本,是為了解決心靈的饑渴。


神曾透過先知阿摩司說:「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他們必飄流,從這海到那海,從北邊到東邊,往來奔跑,尋求耶和華的話,卻尋不著。當那日,美貌的處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乾渴發昏。』(阿摩司書8:11-13)」


舊約最後一個先知瑪拉基走後四百年,耶穌才出現,四百年中,以色列人就是過著因無話語而饑餓乾渴的日子。


耶穌來,就是管飽的!


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5


在五千人面前發生的,是五餅二魚的話語神蹟啊!


(還有喔,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