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沒出聲的痛

Photo by Ian Keefe on Unsplash


我發現,對於「痛」,我似乎是比較能容忍的。


不是不會痛,只不過,以理性去處理「痛」這麼一回事的程度,好像在人群當中,是要高過平均值。


有一次去看牙,醫生拿著電鑽,對我的牙這樣那樣的,我其實全身緊繃,卻沒有哼一聲。


到一段落,可怕的馬達聲終於停下來時,醫生忽然問我:「你都不會痛嗎?」


「啊?喔,會啊。」
「那你怎麼不叫出來?」
「叫了就不會痛嗎?」
「......」


可能很少有這樣的病患,感覺我有點娛樂到了牙醫大人。


從小我就不抗拒打針,小時候或許還有些是好面子,大了其實就是看開了。當然打針會痛啊,我又不是沒神經,但是反正是該打的針,早死早超生不是嗎?


生孩子的時候,一旁負責看護我的小護士,怕我在陣痛時鬼吼鬼叫消耗體力,一直叮嚀我:「不要叫喔!不要叫喔!」拜託,就連腹瀉肚子痛,悶哼個幾聲也是自然的不是嗎?更何況生孩子的痛是完全無法預料的痛,哼個幾聲有什麼大不了的?但爭論在該專心生孩子的那當下是沒必要的精力浪費,所以我也沒說些什麼,只是繼續躺著偶而順勢悶哼個幾聲。這時卻聽到附近有人接連慘叫,應該也是在待產的人,我心想:「叫成那樣,她到底是感受到多痛啊?這樣叫會比較好生嗎?」想來那樣叫個幾小時,有力氣也叫到沒力氣了,小護士就是緊張這種狀況吧。(跟我同病房的那個產婦,比我早進待產室,卻經過了整整一天多才生下孩子,讓我硬生生地享受了一晚的單人房待遇。我沒好意思問她是不是就是那個慘叫的人,但我覺得若是的話,該是慘叫浪費太多力氣了吧......)


不是不會痛,只是,覺得叫痛也沒好處,就省了吧。


但有關「沒出聲的痛」,我覺得我的經歷與習慣,跟我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比起來,絕對是小巫見大巫。


大概二十年前吧,有一陣子聽說老師的右腳受傷,疼痛不已。但我們看到的是,老師仍跟弟子們一起踢足球,還跑得飛快,右腳不便就左腳射門,一樣在場上十分威武。


「不是說腳痛嗎?是謠言?是誤傳?是過度大驚小怪?」想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有一天,教會一位剛好腳也正在痛,剛好也還是上場去踢球的弟兄在下場後跟我說,他體會到為什麼老師腳痛還跑那麼快了……


「因為痛到不想讓腳碰到地面啊~~~~~~」


喔?會痛到那種程度啊?


痛不出聲,我可以理解,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狀況,但痛還要更痛,是為什麼呢?


就在前幾天,老師說了一個事情。


因為一些原因,老師的手臂酸痛。一般人很自然地會想讓手臂休息來讓酸痛緩和下來,但是老師卻不吝惜地使用著那酸痛的手臂,甚至還打網球。雖然痛還是不斷舉動著手,讓旁邊的人看了不禁竊竊私語:「聽說手臂酸痛呢,是假的吧?」


不是假的,是真的痛,是不管疼痛而使用酸痛的手臂了。


老師說:「若因為酸痛就不動,手臂就會更僵硬了,所以就算痛也是要活動。」


還有,「因為酸痛就不出來運動的話,難免就有人會亂想:『是怎麼了?』『發生什麼狀況了?』『是不是有患難?』想跟我一起運動、看我運動的人,難免就會有失落感、疏離感……」


所以,在 神還不阻止的狀況下,會痛也是放手去做。


於是這我想到二十年前的謎:為什麼會痛,還是下場,還是跑得飛快,讓人誤會痛是假的也照跑無誤?


「那麼多孩子為了跟我一起踢球,為了看我踢球而過來,如何能傷了他們的心?」


是這樣的內心吧。


沒出聲的痛,有些是理性的結果,有些,卻是包藏著很深的愛。


突然想到經上所說:


Photo by LEBORSKI PROJECT on Unsplash


以後,再不要隨便覺得:「其實不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