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象徵的捆綁



有名的十誡當中,有這麼一條: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20:4-6


如此,不拜偶像成為了基督信仰中很基本的一個項目。


偶像,是怎麼來的呢?


在舊約時代,配合著那時代的水準, 神直接說:­「禁止偶像,不論是什麼材料做的,通通不准;拜樹、拜火、拜石頭這類的,也是不准」,說了就算。然而在如今這時代,配合著這時代的水準, 神透過我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傳講了精闢的話語,讓人們更有所體會而了解。


不論 神、聖靈或聖子,
一開始都是使用象徵的「石頭、樹木、各種萬物」來對話的。




<萬物>是下等層次。
<萬物>是『象徵』,是『把人引導到主人那裡的引導者』。」



大家不要只是看到「那萬物」就結束,
意思是叫人要透過<象徵>
想到<核心>──「 神、聖靈、聖子和主」,
然後與祂們對話並交通。



然而,


<象徵>是「橋樑的角色」。
但人們只是摸著<象徵>、跟<象徵>對話。



這便形成了「偶像」。


拜偶像的人
會把<象徵物>看成<實體>來拜。
難道那個象徵物、萬物能救援人嗎?
因為被<象徵>捆綁,所以不論「想法」或「信仰」都死了。



如果不能理解,乾脆說「禁止偶像」就嚴格執行,還不會陷入被象徵捆綁而失去核心的泥沼中。


如果能理解,知道象徵與核心的關係,就更能體會 神的用心良苦與深刻旨意。


不只是跟「拜拜」有關的偶像,事實上,生活當中,人們常不經意地,被各類的象徵物捆綁,而忘記了透過這些象徵物,目的是要親近 神。


鄭明析老師是很有感情的人,不過在不被象徵物捆綁這方面,則不拖泥帶水地相當果決。


從按照 神的吩咐開展攝理歷史以來,鄭明析老師就常常會送禮物給努力奔跑攝理,或是需要鼓勵的人,其中大家非常喜歡的就是老師的親筆畫作或題字,拿到這類禮物的人總是令人羨慕。


然而拿到這些禮物的人,也有些走著走著,就離開攝理,變成對攝理不善的也有,既已不同路,他們有的就把曾經拿到的禮物給丟棄了,但也有的,看著攝理人珍惜老師的作品這一點,竟然就開價要變賣。


曾有人去買下那些作品,後來鄭明析老師制止了。老師說:「那些已經是死掉的作品。」


在創作那些作品的時候,老師懷著精誠,要讓那些作品成為拿到的人看著就想到 神的象徵,是如此來創作的,但拿到的人破壞了這樣的意義,所以那作品也就死了,不再有存在的價值。


所有的象徵,都是有對應的主人的。若看著象徵,思想到那象徵的主人,也就是核心,象徵就變得有所價值,若只看著象徵,卻對象徵的主人不理不睬,象徵就變成什麼都不是的可笑存在。


錯誤地理解與對待,就讓原本可以連帶享受榮耀的象徵,令人慨嘆地變成可憎的偶像。


所以,


看到<象徵>後,要想到並體會<核心、主人>。
如果被<象徵>捆綁,就無法看到<核心、主人>,
「信仰」會因為<象徵>而死亡。



阿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