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是不是旨意?



上個禮拜週末,我的老闆發現她很喜歡的一個高端戶外運動品牌有特價活動,並且活動即將結束,只剩最後兩天!就起了「不如今年員工的聖誕禮物就送這個吧!」的念頭,興致勃勃地問起大家的尺碼,開始上網為大家訂購外套。選著選著,又想到某個親友即將過生日:「也買給她一件吧!」


一人一件動不動台幣上萬元的外套,算是大手筆了,我卻沒有很感興趣。我知道那外套好,不過我並不是什麼戶外運動愛好者,不需要穿到那種規格,而且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如果說是制服就算了,但是一件那麼貴的「制服」,有必要嗎?我覺得我這個想法應該是不孤單的,不過老闆打算要為你花這個錢,你卻意見很多,就有點不識好歹了,所以大家就都嘴巴閉著,老闆高興就好!


但禮拜一上班時,同事告訴我,我們的高端制服外套計劃破滅了!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為什麼,系統一直無法順利接受訂單,點是可以點,但是結帳時就是卡住不通!換張卡也不行,換帳號也不行,換個人也不行,直到活動結束,總共只成功了兩件,還導致某張信用卡被鎖卡……


再來是經過這一番波折,老闆的一時興起漸漸冷卻,畢竟要真的成功了,也是相當台幣好幾十萬的支出,想想好像是有那麼一點衝動,沒有成功也是好事一樁。


據說在計劃正式宣告破滅的時候,老闆說了:「啊!這是上帝的旨意啊!」


我聽到的時候,心想:「啊,那我的想法跟上帝的旨意是不謀而合啊!」那好不容易訂到的兩件,剛好喜歡這個牌子和樣式的老闆自己一件,要過生日的人一件,非常完美!


人啊,好像很輕易地使用「這是 神的旨意!」這樣的結論呢。然而,到底是不是那樣呢?


先看看「旨意」是什麼意思吧。


旨意:
1.主旨意趣。漢.王充《論衡.卜筮》:「今以微小之人問巨大,天地安能通其聲音?天地安能知其旨意?」
2.帝王的命令。《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要不然,一道旨意下來,叫把寺院廢掉,改為學堂,那時你這寺如何保得住?」
(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嗯……所以講到「 神的旨意」,算是哪一種呢?


英文的話,一般會用”will”:” the thing that one desires or ordains.”這個倒是比中文的解釋有感覺多了。


若說「 神的旨意」= 神所想望的或預定之事,那麼,當人在說:「這是 神的旨意!」時,應該要思考,這是 神所想望的或是預定的嗎?


在思考到底什麼才叫做 神的旨意時,我想到了拿著理性行為理論在分析人類行為的經濟學家。


個體經濟學的領域中,有個建立模型的重要依據:以「理性」,即「能夠分析、比較各種選擇的利益與效用,之後對於較高的效用與利益顯示出偏好,並作為行為的根據」,來解釋每個人類行為的背後原因。(參考:理性選擇理論)


比如說:午餐要吃什麼?即便心裡很饞韓國烤肉,但考慮時間、距離、預算等因素,最後決定在樓下的自助餐簡單解決就好。經濟學家拿著最後的結果,說:「這人理性上最想吃的是樓下的自助餐。」並說:「其實這人並沒有那麼想吃韓國烤肉,因為他的需求並沒有強到願意去克服其他的條件來達成。」


講得很有那麼一點道理,但是感覺很討厭對不對?!明明,在心情上,去吃自助餐就只是填飽肚子的無奈選擇啊。


一件事情發生了,能就拿著結果來說:「所以這是 神的旨意!」嗎?若咬著「 神沒有阻止這件事發生,所以 神是同意的!」那麼或許說這是 神的旨意,勉強能沾上邊吧。不過, 神沒有阻止這件事發生,並不代表 神所想望的、所預定的就是那樣。


聖經中一個有名的例子:少年約瑟被哥哥們賣去了埃及,度過好長一段痛苦、冤屈的日子,但最終約瑟苦盡甘來,解開法老王的夢,成為埃及宰相,幫著埃及度過荒年的歲月,讓埃及成了一等一的強國。


看著這結果,好像,哥哥們把約瑟賣掉是件好事啊!畢竟若沒有這一遭,約瑟還留在父親雅各身邊,可能充其量就跟雅各一樣成為家大業大的一方霸主,這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埃及宰相,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吧!


所以說,哥哥們的惡行,是 神的旨意囉?


神透過攝理人尊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這麼對攝理人說了:


厭惡約瑟的兄弟們是按照他們平常邪惡的程度厭惡約瑟並那麼做的,不是 神因為有旨意才讓他們那樣厭惡約瑟的。
因此,賣掉約瑟的兄弟因著那罪價,長期承受 神施加的痛苦。
雖然人們說:「是因為有 神的旨意,惡人才會折磨義人」,但若真是 神將人使用在惡的方面,那麼那人就算行了惡也不會有罪,這終究等於是 神折磨義人。
所以我們要知道,惡人之所以折磨義人,是因為本身邪惡才折磨義人的。要如此體會聖經才行。


雖然約瑟被邪惡的兄弟用少少的幾塊錢賣掉,這惡劣的行為令約瑟感到痛苦,但後來約瑟在 神的幫助之下達成了旨意。
不是 神讓惡人和兄弟厭惡約瑟,並讓約瑟去埃及的。
若是這樣認為,就等於是 神讓人變得邪惡,藉此達成旨意。
因此,「分辨 神動工的事和人做的事吧!」



不管哥哥們有沒有賣掉約瑟, 神所想望與預定的,是揀選約瑟為中心人物開展歷史,若哥哥們沒有心懷惡念,沒有那些糟心的事,約瑟會以另一種途徑,成長為 神所使用的中心人物;但哥哥們賣了約瑟, 神只能啟用Plan B,繼續開展旨意。而行惡的哥哥們,則不斷地承擔著賣掉弟兄的罪惡感,並跟著世上其他的人一樣,落入沒有糧食的痛苦中,直到回歸到成為中心人物的約瑟面前。


神與人,各有責任分擔。惡人行惡欺負義人,並不是 神的旨意, 神會在其中,找出義人繼續達成旨意的道路,並讓惡人嚐到苦果。


最後,回到制服沒有買成這件事,是不是 神的旨意呢?


老師在說,弟子要聽:「分辨 神動工的事和人做的事吧!」


好文推薦:被欺負不是被鍛鍊,是惡人的惡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